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前景 >> 一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金属膜与陶瓷膜
磁控溅射金属膜与纳米陶瓷膜是目前国内市场的高端防爆膜中比较常见的两个种类,金属膜价格昂贵,功能强大,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高,陶瓷膜抗氧化性能优异,且不会阻隔信号。两者既有强于对方的优势,也有弱于对方的特点。如何选择,需要车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种类。
磁控溅射金属膜
·
金属膜的核心在于磁控溅射技术,“磁控溅射”技术是美国在60、70年代后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玻璃膜制造技术,原来较早是应用于航空航天事业,目的是解决航天玻璃的隔热防爆问题。进入21世纪,磁控溅射已经成为了制备薄膜的主要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等领域。
磁控溅射金属膜的原理就是,在真空环境里,将铂、镍、银、钛、金、铟、铜、铝等高级宇航合金材料采用最先进的多腔高速旋转设备,利用电场与磁场原理高速度高力量地将金属粒子均匀溅射于高张力的PET基材上,从而沉积成纳米金属膜层。也就是说,利用多种金属的不同光谱特性,形成了对可见光的高透过性,和对红外线、紫外线的高阻隔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磁控溅射技术已经完成新一阶段的升级,在原有单层银隔热层的基础上,复合多层稀有金属隔热网,并附以氮化硅或二氧化硅防氧化涂层,实现更强的隔热及耐候性能。
纳米陶瓷膜
·
纳米陶瓷膜是指将能吸收红外线的纳米材料如ATO(氧化锡锑)、钨酸铯等原料通过涂布复合、磁控溅射或直接挤出成型等方式制成薄膜,这些纳米材料本身就能阻隔红外线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本身就作为一些玻璃的隔热涂料,添加到薄膜中能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
吸热型纳米陶瓷膜是目前车膜市场上最主流的产品,在制造层面,采用ATO和二氧化钛制作涂料添加到PET膜上,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所需的原料成本也比较低。但是纳米陶瓷膜也是有工艺区别的,那就是制作涂料后的涂布方式可以采用不用的工艺,比如化学溶液沉积法(CS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磁控溅射法等。
纳米陶瓷膜在隔热性、透光性、防爆性等基础性能上和磁控溅射金属膜一致,但具备抗氧化性、不阻隔电磁信号性等更突出的性能。因为纳米陶瓷的材料性质,使其不会随时间逐渐氧化、褪色,所以隔热性能更稳定、持久,车膜也更经久耐用且不易被腐蚀。
金属膜与陶瓷膜的选择
·
“金属膜”的隔热原理在于对太阳光中红外线的反射,以阻隔热量传递。
“陶瓷膜”内部结构主要是采用蓝钨超隔热粒子,它的隔热原理是热阻隔,依靠陶瓷粒子锁热,阻止热量通过辐射形式进入车厢。也就是说设置热量传递的“缓冲地带”,将热量“暂存”于隔热层中,通过行车途中的空气流动实时疏散热量,从而起到隔绝热量的效果。
金属膜与陶瓷膜各有利弊,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车主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