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前景 >> 刘玲杰用玻璃画绘制非遗之美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司马相如的浩瀚之赋流传千古,
在西南边陲这座小城——四川蓬安,
依然被怀恋、被留恋。
她用此赋提醒自己勿忘初衷
——这里是她所有想象的原点。
春回嘉陵江畔,江中来往的船只,江面上不时飞过的水鸟,岛屿上憨态可掬的水牛,以及少年奔跑溅起的浪花……刘玲杰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将他们悉数画在玻璃上,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画。
在刚过去不久的北京冬奥会,她用20天时间,赶在冬奥闭幕之前,完成了5幅以“凤归故里煌耀冬奥”为主题的玻璃画作品。自由滑、花样滑冰等竞技项目融合凤凰、四川的竹叶等元素一一呈现在玻璃上,汇聚成她对奥运精神的献礼。
“凤归故里煌耀冬奥”系列作者:刘玲杰绘制冬奥玻璃画对刘玲杰来说是缘分,也是情怀。年,当时还在北京的她为腾讯奥运做过一系列广告,多个奥运冠军在她小本上签名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内心仍汹涌澎湃,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用故乡的方式为奥运精神加油,为祖国献礼。“这5幅玻璃作品结合了奥运五环,五种颜色表达了奥林匹克精神;凤凰又是中国传统吉祥的神鸟,因此‘凤凰——煌耀冬奥呈其祥’,这便是我创作的核心精神。”蓬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玻璃画传承人刘玲杰10年前的刘玲杰也许不曾想到有一天会与玻璃画碰撞出火花。当时的她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曾服务过腾讯奥运、奥利奥、雀巢等知名企业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每每回望这些作品,她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母亲偶然间发给她一张家乡的照片,街上的小贩在叫卖新鲜的蔬菜,隔着照片她仿佛嗅到了家乡的气息,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涌现,让她动了回乡的念头。相如——闪光的故乡作者:刘玲杰年,随着女儿的出生,刘玲杰毅然结束了十几年的北漂生活,带着母亲和女儿回到了让她日思夜想的家乡小城——蓬安。回乡后她便将刘家祖宅改建为工作室,创建了“相如故事”艺术茶品牌,潜心创作属于自己的品牌作品。“相如故事”的由来正如字面,蓬安是司马相如的故乡,因缘际会,人生往复循环,美院毕业后在外深造、恋爱、工作十余年,刘玲杰又回到了长大的地方。融合以前的设计经历和故乡轻柔的呼唤,自然就有了“相如故事”这个品牌。“‘相如故事’的理想是用传统玻璃画技艺画出故乡的风貌、人情、千年墓碑和故事,再结合实物和品牌传达相如文化,传达川式美好与浪漫!”相如——七星伴月作者:刘玲杰玻璃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18世纪,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中国。清朝时期,玻璃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画种。玻璃画制作需要很长时间,由于颜料透明的特性,线条需要反复上色,因此要求绘制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熟练掌握透色技法。自幼学习绘画为她绘制玻璃画打下了基础。最初她用简单的玻璃与陶瓷颜料画了一些小茶杯,体会揣摩这门传统技艺。一天下午,阳光照进工作室,照在她画的这些玻璃器皿上,五彩斑斓的图案与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发现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物品,心里有一种感动,想着自己应该认真地做一些美好的事,即使这条路上人烟稀少。”机缘便在一瞬间,她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相如——嘉陵故地游等作者:刘玲杰谈起最初学习玻璃画技艺的经历,她淡淡地说道:“困难也不是没有,可能是忘记了,不提了。”往昔的困难与磨砺于她来说已变得不重要,如今她最想做的是学好这门手艺,并让它继续传承下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很幸福,它是我的生活方式,不是目的。”保留了传统绘制技艺,刘玲杰采用矿物色与玻璃颜料结合,加之玻璃特有的质感,一次次尝试和突破,才使玻璃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梦幻般的画面。“我们好不容易捡起玻璃画,也希望它能再次绽放光芒。”和之前的玻璃画相比,现在的作品更加凸显了玻璃的特色,“透光闪烁的画面和玻璃完美结合,它一定能在未来成为一种非常珍贵又独特的存在。”刘玲杰满怀信心地说道。相如——小鱼与花生作者:刘玲杰作为一位母亲、传承人、创业者,多重身份曾让刘玲杰感觉分身乏力,好在回望走过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支持与鼓励。母亲常说:“我总有一天会看见你行!”这些话语让她在疲惫时倍感欣慰,也让她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母亲的默默守护让我无论长到多大、走到哪里,都始终充满自信。”年,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创艺——上海国际IP艺术邀请展”上,四川的玻璃画受到了邀请和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