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介绍 >> 国家速滑馆正式封顶封围冰丝带形象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张骁、汪涌)年12月31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传来建设喜讯。随着最后一块屋面单元板块安装就位,国家速滑馆“封顶封围”重大建设节点宣布完成,“冰丝带”形象完整亮相。
“冰丝带”形象惊艳众人
31日下午,记者登上北京奥林匹克塔向下俯瞰,可见国家速滑馆屋面单元板和外立面曲面幕墙单元全部安装完成,它形如一座冰花盖顶的晶莹“宝盒”,矗立在奥林匹克中轴线北端。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对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意义就好比‘鸟巢’之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坦言,国家速滑馆的惊艳设计需要复杂的建设工艺来实现,封顶封围正是广大建设者一年来不懈奋战的成果。
封顶——国家速滑馆有当今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它由49对承重索和30对稳定索编织而成,再铺设组装块4×4米单元板。基于这一设计,国家速滑馆屋面重量仅为传统屋顶的1/4。
封顶前,国家速滑馆要先“编织天幕”。编织过程打破国际垄断、在国内大型体育场馆中首次大规模应用国产高钒密闭索。由于屋面造型不规则,索网屋面编织难度很大,全部索网拼装工作需在地面完成,再使用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在高空中不断微调,最终获得受力佳、经济优、形态美的双曲面造型。
在介绍封顶过程时,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比喻说:“每一块屋面单元板都如同一张‘桌子’,由‘桌脚’(螺栓)固定在索网上,‘桌子’之间具有消化变形功能。等全部‘桌子’拼接成型,我们再给它盖上‘桌布’,‘桌布’就是防水等材料。”
封围——年国家速滑馆启动“丝带”施工,在安装曲面幕墙前首先将根S型钢龙骨安装定位,在幕墙骨架固定后,充满挑战的幕墙玻璃拼装工作随即启动。
“曲面幕墙采用超白双银低辐射半钢化夹胶中空(low-e)玻璃,在我们安装的块玻璃中,没有一块尺寸是相同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速滑馆项目经理张怡介绍,经过反复试验和安装,这些充满科技元素的玻璃如今牢牢安装在外幕墙上,象征“北京”、总长度达13.2公里的22条“冰丝带”成功建成。
抬头仰望国家速滑馆,可见“冰丝带”幕墙玻璃上体现出特殊彩釉工艺涂刷烧制的冰花纹,这仿佛为“宝盒”披上一层华丽外衣,给人带来科技和艺术融合的视觉享受。
“冰丝带”未来值得期待
在紧张的建设周期内,国家速滑馆已完成“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织天幕”、“丝带飞舞”4大建设节点,明年起,它将打造工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馆”,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黑科技”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北京国资公司副总裁、国家速滑馆公司党委书记武晓南介绍,国家速滑馆采用全冰面设计,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冰面创下亚洲之最。为降低碳排放,国家速滑馆将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冰的可持续设计更是国家速滑馆“灵魂”所在。国家速滑馆在制冰时会产生热量,但高效回收系统会把这些余热转换为运动员淋浴、融冰池融冰、场地冰面维护等环节所需的热能。国家速滑馆还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平方米的场馆管理用房供暖。国家速滑馆赛后运营中,将每年节约近万度电。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多功能全冰面制冰系统、室内环境控制和综合节能等关键技术,国家速滑馆还可精确控制冰面温度、厚度和稳定性等,使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为速滑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优良的场地条件,让国家速滑馆成为“最快的冰”。同时,场馆观众座席区温度为16℃,观赛体验非常舒适。
“梦幻的造型之下,国家速滑馆还将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智慧场馆。”国家速滑馆公司总经理张绍辉说,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场馆将引入全新的“BIM运维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这就像是给场馆配备了精于计算的“大脑”。未来,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进入场馆后都可以通过手机定位导航服务,匹配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国家速滑馆的封顶封围标志着北京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冬奥工程建设年目标全部完成。”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表示,按照计划,年6月,国家速滑馆将完工并达到测试赛需求。届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图片:北京市重大项目办
中文编辑:郑直
新媒体编辑:韦骅
签发:梁金雄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