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资源 >> 知危不危曹德旺的四次危机自救
做企业总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应对危机是最考验一个真正的优秀经营者的智慧,也最能见证一个企业家的精神、胆识与洞见能力的。褔耀玻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大的危机,当时情况怎样?创始人曹德旺又是如何看待、解决危机的?笔者编选一些曹德旺的亲述及福耀集团的应对策略,分享给企业界读者。
必须为自己定位
年6月10日,福耀股票获准在上海挂牌交易,我为自己拥有万股票,从而成为亿万富翁而高兴的同时,涌现出更多的莫名与惆怅。此时房地产开始跌下来,而福耀股票却刚挂牌。这时福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银根收紧,建设资金出现困难;二是连片开发的工业村,建了三年时间,盖了一座主楼,由于质量存在纠纷问题,已半停顿在那里,成了烂尾楼;三是原来参股的农村信用联社,因为政策因素,希望将原有投资人的股金撤回。
同时,原来汽车玻璃业务也因准入门槛低,全国一下子冒出几十家企业,效益急转直下,收入还不够付利息……这是福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如果不解决,如果不能转换,就没有今天的福耀了。因为玻璃赚得利润还不够支付工业村的贷款利息,同时,日益激烈的汽车玻璃维修市场的竞争,还可能使这利润随时面临缩减的危险,这样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可能。这时候,福耀面临着两个问题亟须解决:一个是工业村的项目被证明不行了,这个包袱怎么甩?另一个是甩完了包袱之后,福耀要做什么?两件事情都非常棘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我要考虑的问题有下面几个:
一是解决工业村的问题,是不是只有甩掉包袱一条路可走?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二是工业村的项目,曾经做了很详细很完美的可行性研究,为什么会不成功?三是福耀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可能这也是天意。在股票获准在上交所交易后,我也被获准移民香港。年7月23日持单程证入香港,因为需在港办回乡证等,所以在香港住了两个月,这等于强制休息两个月,所以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未来。
怎么决策未来?怎么规划未来?我认为,应针对自我客观条件与宏观全面考虑。自信的同时,还要学会他信与信他。因此,必须为自己定位。那么,福耀将来的发展是混业经营还是专业经营?房地产、IT、玻璃、贸易、装饰,我有很多公司,只差赚不到钱。怎么办?这时的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到力不从心。是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反省一下的时候了,我对自己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辞去职务退休。当然这是下策,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因此,一场全面反省,旨在提高与完善自我的工程悄悄开始了:首先,我采用调查、访问、请教他人的办法;其次,回顾以往他人的意见与实践……
重组改造,一场从内部发动的危机
经过一年多的反省与调研,特别是香港交易所梁总监的提示、台湾张天常的暗示以及对美国福特博物馆的两次考察,一个清晰蓝图在我脑中初步形成:一、必须对福耀进行一场以提高段位为目的的全面重组与改造;二、明确汽车玻璃为专营主业;三、清理掉遍布于全国的几百家销售部;四、改组公司董事会,引进董事制度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这一执行过程,再次考验了我。因为几乎所有资金全投在工业村项目与玻璃厂上,公司负债率已高达68%左右,根本再无力举债。虽是上市公司,但再融资很难,当务之急必须找一个买家将工业村项目买下。经过努力,证明找买家的想法是失败的。此时正是年,中国整个经济形势很严峻,整个资本市场处于休眠状态。我找了很多香港方面的朋友帮忙,但都无果。怎么办?我突然想到通过个人借款解决。
我认为,在上市公司当中,处于决策主导地位的是大股东。小股东是处于被动状态。动员大股东出来承担责任,作出牺牲拯救公司,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想到此,我决定将这个方案向福清县委汇报。具体方案是,将福清县属各企业持有的股票卖给我香港的公司,连同我私人公司持有的占福耀50%的股票,拿到香港去抵押贷款。用贷款来的钱,再将工业村整个项目买下来。
我认为,目前宏观危机只是暂时的,以这种方式处理福耀的非流通股,各家企业均会在这项目上受益1万元左右。当时投资是每家投60万元,分红都拿回去。不过这次的投资分红,要等两年后才能拿到钱,因为这钱要先用于救活福耀,再用福耀的盈利将工业村购回,解决职工生活所需。最后,这个建议被福清县委采纳。按规定,我们走外经贸委审批的程序完成了这次股权重组,为实现福耀的重组梦,走出了第一步。
接着我们必须将工业村的资产卖出。碰到的问题是,一、没有售楼许可证;二、大股东包括我有四家。怎么办?我想了一个办法,由我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出面收购工业村资产,按账面净值,大概1亿多吧,资金用的就是华丰贷款,这些大股东卖股票的钱算是借给我个人,大概每家多万元左右,只有县侨乡投资公司单独拿一座2.6万日标准厂房,按万计。至此为止,工业村的包袱甩掉了,其代价是大股东作出了牺牲。福耀用这个项目收回的钱,投资建了万达汽车玻璃厂。
甩掉工业村包袱后,我关掉了装修公司,接着转让了加油站。剩下的,就是遍布全国的几百个经销部。这些所谓的分公司,该怎么处理?如果全部取消,福耀现在赖以生存的产品还需通过他的渠道走。从调研结果看有存在的必要性,但需要在公司和他们之间砌一道防火墙。也就是说,要达到既保留其为公司服务的目的,又要避免他们出问题时株连公司。对了!改产品直销为代理销售。这一改,第一步必须解决代理商资格的问题。代理商必须有属于他自己的商店或公司。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方案:将遍布全国的几百家经销店卖给现在负责经营的人。
方案设计好后,我将遍布全国几百家经销部的负责人召回公司开会。会上,当我提出这方案时,大家都说是好事,但都愁没钱,买不起。“谁说买不起?在座的各位都买得起。”我说,“首先,我们所售标的物按现在账面60%计价;第二,款项分3年付清;第三,代理协议价,按集团定价70%结算。前置条件是,各店不能用福耀分公司名义对外,但可以挂福耀授权代理销售的牌子。”最后,只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卖掉90%,余下几家较复杂的,经两天也处理掉了,这为福耀的规范化管理迈出第二步。
图片来自于福耀玻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