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前景 >> 凯盛科技研究报告显示业务稳步前行,UTG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方晏荷,张艺露)
核心观点及推荐逻辑
核心观点
新建产能稳步推进,公司新型显示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新型显示业务主要包含ITO导电膜玻璃、玻璃盖板、玻璃减薄、显示触控模组等一系列产品,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公司新型显示产品产销率均在95%以上,综合产品单价由18年的41.7元/片提升至20年59.2元/片,整体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截至21H1,公司ITO导电玻璃/平板电脑显示模组/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在全球市占率约为25%/17%/7%,均处于行业较为领先地位。同时,公司ITO导电玻璃产线搬迁改造项目和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均有望于年投产,推动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掌握国内唯一全国产化UTG(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折叠屏赛道放量在即。年折叠屏手机市场新品频出,国产品牌华为、小米、三星、OPPO和荣耀均发布了自家折叠屏产品,且部分产品价格1万元以下,刺激了销量的快速增长。据CounterpointResearch预计,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万部,是年万部的3倍以上;到年预计出货量将攀升至万部,对应-年CAGR为56.1%。公司联合集团前瞻布局,已成功开发出全国产化的“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UTG减薄、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UTG生产工艺技术,据公司公告,目前已建成万片/年的UTG一期产线,二期万片/年产线有望于年12月投产。我们认为折叠屏及UTG的国产替代东风已至,UTG业务的放量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
公司是全球电熔氧化锆龙头,新材料业务产品不断丰富。公司现有2.4万吨/年电熔氧化锆产能,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年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依托在电熔氧化锆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种类,截至21H1已有0吨/年纳米钛酸钡产能、0吨/年稀土抛光粉产能(吨/年在建)和吨/年球形石英粉产能,产品的应用范围也从传统的建材向高附加值电子应用材料拓展,需求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从产能、原片、研发和客户四个方面论证了公司能在UTG赛道脱颖而出的核心优势。市场上对折叠屏手机及UTG行业均有较高的一致预期,但不应忽视当前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的事实(折叠屏三星/UTG肖特)。同时,公司并不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UTG生产技术的公司,已有产能和规划产能也不是最大的,在当前几乎所有国产UTG均在送样测试的阶段,我们认为判断哪家公司能够真正脱颖而出需要多方面论证。我们从产能规划(尤其是在时间点上)、原片供应、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公司在UTG竞争中的优势,其中我们认为原片供应和客户资源是公司的独特优势:1)优质的电子玻璃原片是减薄路径下生产UTG的基础,公司依托集团在玻璃基板和高铝盖板玻璃生产上的优势,是国内唯一具备全流程国产化UTG生产工艺的公司;2)客户认证是消费电子产品商业化的关键,公司与国内折叠屏终端厂商有良好的研发合作基础(共同申请专利),是后续通过认证和产品落地的有力支持。
市场对公司21-22年的业绩增长较为乐观,而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放量或集中在23年。据Wind,市场一致预期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2.06/3.09/4.46亿元,而我们的预测为1.78/2.89/4.55亿元,理由如下:1)需求端:新型显示业务方面,随着疫情的缓解,下游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需求经历了两年的高增长后22年增速可能放缓;新材料方面,21年氧化锆价格高涨带来的业绩高基数或较难持续;2)21年底国内厂商集中发布的多款折叠屏手机仍以采用CPI为主,即使22年折叠屏销量大幅增长,对UTG厂商的影响较为有限;3)供给端:公司两大重点建设项目UTG二期和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均计划于22年12月投产,有望于23年对公司业绩提供较大贡献。(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凯盛科技:新型显示与应用材料产业先锋
历久弥新,锐意进取。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前身为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0年成立,2年上交所上市;8年经过股权划转后中国建材集团(未上市)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团下新型显示与应用材料领域的重要产业化平台,公司先后于和年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背靠中国建材集团,兼具央企实力与民企活力。年,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华光集团(未上市)将其所持股权交由其母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未上市)全权托管,公司的管理层级提升为二级子公司;年10月14日,公司发布权益变动报告,华光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21.83%股份全部无偿划转至凯盛科技集团,其不再持有公司股份,而凯盛科技集团直接持有公司股权比例提升至22.83%,成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并通过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上市)间接持有公司4.39%股份。在控股子公司方面,年公司通过定增收购深圳国显科技75.58%股份,在注入央企资源和实力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原有股权和管理架构,为公司发展提供活力。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蚌埠中恒新材料、安徽中创信息、安徽方兴光电等子公司开展电熔氧化锆、纳米钛酸钡、球形石英粉等新材料业务。
集团战略指引下新型显示与新材料齐头并进。公司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年确立了“3+1”的战略布局,公司将作为其中新型显示与应用材料的重要产业平台进行发展。公司两大业务新型显示与应用材料均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其中公司新型显示业务主要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ITO导电膜、玻璃盖板、电容式触摸屏、玻璃减薄、显示模组、触摸屏模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等一系列产品;应用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锆系材料、球形石英粉、纳米钛酸钡和稀土抛光粉等产品。收购深圳国显后,新型显示业务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占比呈上升趋势,年占比达81.8%。
同时,依托集团的平台优势,公司建立起了覆盖国内外的营销网络,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众多海外大客户建立了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公司的境外收入稳定提升,年占比达59.7%,境内收入受疫情等影响有所下降但相比、年仍有15%以上增长。
收入规模持续扩张,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收购深圳国显后公司收入体量于年达31.07亿元,同比+.0%(年仅并表深圳国显12月财务数据),此后虽受年中美贸易摩擦及年疫情影响,公司收入规模仍取得较稳定增长,-年CAGR+12.6%。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8.45亿元,同比+33.5%。毛利率方面,由于新型显示业务毛利率相对新材料业务较低,因此并表深圳国显后公司毛利率水平有较明显下降。近年来公司新型显示业务毛利率在大客户战略的带动下有所提升,而新材料业务毛利率由于行业竞争加剧持续下滑,公司综合毛利率稳定在15%左右(其中境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境内)。
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财务费用率受汇率影响波动较大。-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由14.7%下降至12.5%,除了受会计准则变动影响,更多是体现了公司管理效能的提升、营销渠道的完善和品牌力的增强。财务费用率方面,由于公司境外业务占比较大,因此会受汇率波动影响,如年公司汇兑损益-0.67亿元,占总财务费用的36.9%。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因此近年研发费用率稳定在4%以上。整体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在波动中有所降低,年前三季度为10.3%。
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政府补助依赖度有所降低。-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77亿元增长至1.21亿元,CAGR+16.0%,高于收入增速,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但是期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最高仅为年的0.2亿元,低于归母净利润,主要系公司每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对利润贡献较大,-年分别为1.22、1.27、1.09和1.55亿元。年前三季度,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0.52亿元,而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1.04亿元,同比+84.4%/+.2%,可以看到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张和成熟,公司对政府补助的依赖有所降低,但由于目前公司利润规模尚较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新型显示稳步向上,UTG国产替代东风已至
新型显示作为数字与信息交互的重要媒介,是我国加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公司新型显示业务的产品涵盖了显示产业链中的手机盖板、玻璃减薄以及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等一系列产品,下游的应用范围也从手机、平板电脑等传统显示领域逐步拓展到智能穿戴、智慧家居、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随着万物互联到万物显示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型显示业务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公司在稳步提升各项产品市占率的基础上,在UTG等新兴赛道也着重发力创新,有望乘国产替代东风实现弯道超车。
新型显示: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触控与显示模组基地
显示产业中游是国产化较高的环节。公司新型显示业务可分为光电显示(显示模组、触控模组、面板减薄)和光电材料(ITO玻璃、玻璃盖板、柔性触控)两大类,位于显示产业链的中游。显示产业的上游主要包括显示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驱动IC等原材料生产商,该环节行业集中度较高且海外企业如康宁(GLWUS)等具有较大领先优势,公司集团在基板领域亦有较强优势;中游主要涵盖从显示面板的生产到触控、显示模组贴合等环节,该环节国产化比例较高,面板厂商主要为京东方(CH)和TCL(CH),模组厂商除了公司还有长信科技(CH)、莱宝高科(CH)等;显示产业下游主要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目前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提升。
相比于上游和下游,显示产业中游的触控显示模组等环节壁垒相对较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相关公司毛利率大多在15%左右。激烈的竞争也使得行业内的相关公司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如公司在平板电脑显示模组上市占率领先(21H1全球市占率17%左右),长信科技是全球最大的VR显示模组供应商,莱宝高科拥有国内目前唯一一条批量生产的第五代触摸屏生产线,在国内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市场位居前列。
显示面板国产化推动显示模组产业持续壮大。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国内面板厂商的产能快速扩张也带动了显示模组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生产基地。据头豹产业研究院,-年我国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市场规模分别由56.5亿套/.6亿元增长至77.8亿套/.1亿元,CAGR+8.3%/+5.4%,预计-年CAGR仍将达8.6%/14.0%。
疫情改变居民生活工作方式,刺激终端需求重拾增长势头。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通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应用平台及终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显示终端和车载显示设备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触控显示模组的出货量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全球居家学习办公、远程教育的生活方式仍将维持常态,刺激了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增长。据IDC及Canalys数据,年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3.2%/+16.0%,维持强势表现。
公司依托集团资源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快速发展。公司控制人凯盛科技集团是以蚌埠院为核心建立的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材料产业平台,是集研发、制造、工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企业集团,下属有1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4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高品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超薄触控玻璃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公司的新型显示板块联合凯盛科技集团的超薄电子玻璃基板和高世代TFT-LCD基板玻璃,形成了从玻璃原片到一体化模组(液晶/OLED面板除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内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光电显示:贯彻大客户大订单战略,积极扩产市占率稳步提升
产品种类丰富应用场景广泛,打入海内外知名客户供应链。公司光电显示板块以深圳国显科技为主体开展业务,是公司新型显示业务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深圳国显深耕行业超过15年,形成了完整丰富的产品线,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车载显示屏等各种场景。在销售上,公司始终贯彻大客户、大订单战略,依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为亚马逊(AMZNUS)、京瓷(KYOCYUS)、百度(BIDUUS)、三星、京东方等海内外知名客户保持战略合作并提供服务,根据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