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IPO一线光远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发布时间:2022/10/28 15:05:20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4662959.html

集微网消息,近日,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远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光远新材是一家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纱和电子布系列产品。公司多年来坚持“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材料生产服务商”的企业愿景,拥有完整的电子纱和电子布产业链,形成了垂直整合的产业优势。

公司自成立便瞄准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内中高端市场,吸纳行业高端人才,引进世界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建成了中部地区产能最大的电子纱、电子布生产基地,目前电子纱产能约占我国的10%。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成为仅有的极少数能稳定批量生产并供应超细纱、极细纱和超薄布、极薄布的内资厂商,并成功研发出低介电、Low-CTE等高性能电子布产品,不断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年的8.04亿元增长至年的16.33亿元,保持持续增长。随着配套电子布产能逐步投产,公司电子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年的52.66%上升到年的66.30%。同时,超薄布和极薄布等高端产品逐步取得客户认证并开始大规模销售,相关收入从年的.36万元增加至年的4,.71万元,在电子布收入中的占比从年的1.87%增加到年的4.28%。

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公司注重生产质量,产品性能获得了下游境内外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如宏和科技、富乔工业、德宏工业等电子布生产厂商和生益科技、南亚新材、金宝电子、联茂电子、华正新材、超声电子、斗山电子、台光电子、广州松下等覆铜板生产厂商。

拟募资26亿元用于电子纱生产线等项目

光远新材本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股新股,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投资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补充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流动资金。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年度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以下项目:

上述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人民币,.00万元,拟将实际募集资金全部进行投入。如未发生重大的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本次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将按照以上项目进行投资。

一)年产7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

本次项目将利用本部产业园区旁新购土地对本部产业园进行扩建,新建年产7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加速布局超细电子纱领域,获得市场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推进公司产业升级,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促进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简称“电子纱”)是一种高端玻璃纤维,直径在9及微米以下,属于电子级玻璃纤维范畴。电子纱由高岭土、硼钙石、石英砂等矿物原料混合,输送至温度高达1℃窑炉之中加热成玻璃液,再经铂金漏板高速拉成玻璃纤维单丝,最后合捻成玻璃纱。由于电子纱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燃性以及电气及力学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电绝缘产品中。

随着PCB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主导了电子纱新增产能的投放,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全球、中国电子纱产能分别从年的66.77、34.72万吨增长至年的、79.7万吨,分别增加了45.2、45万吨,中国电子纱产能占全球比例也从年的51.9%提升至年的71.2%。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境内大部分电子纱企业以生产粗纱、细纱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在高端电子纱领域,目前可量产高端电子纱的境内厂商较少,其中极细纱更是由日本日东纺、美国AGY等少数企业主导。境内玻纤企业生产超薄、极薄型电子布所需的电子纱仍需依赖国外进口,可见我国高端电子纱领域存在进口替代空间。

我国是玻璃纤维生产大国,却并不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占优势。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来引导玻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其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本次项目中,公司拟通过购置精密的生产设备、引进领先的工艺技术、打造先进的生产线,建设形成C、BC、BC、BC等极细纱分别年产、、、吨的能力。因此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增强我国高端电子纱的自主供应能力,加快超细纱等高端电子纱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速度,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制造强国和科技大国的战略目标。

二)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本次项目拟在现有厂区内新建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加速布局高端电子布领域,获得市场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是契合公司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背景,有助于公司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公司自主研发以及承接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产品的加工和装配工艺复杂程度增大,流程环节增多,引起质量可靠性问题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如超细电子纱的毛羽、中空纤维、TEX均匀性问题,超薄电子布的基重均匀性、尺寸稳定性、金属纤维等问题。为迫切解决影响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上述问题,公司先后投入大规模资金来提高公司生产线智能化基础条件。对于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数据的采集、监控及分析改善优化,仍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公司结合产品生产工艺及管理模式的思考,逐渐认识到企业需要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借助智能化的手段,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质量管控技术,提高关键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促进生产设备的信息连通和制造协同,提升整体制造设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过程监控实时化和透明化、质量管理可控化和可追溯化,实现综合运营效率提升。

本次“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将在之前智能化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进行管控,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架构系统,实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实时采集车间设备数据;再通过与设备相关联的DCS控制系统进行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管控,结合扫码技术,应用荧光分析仪、智能电子称、缕纱测长仪、TEX测试仪、EVS和MFD在线检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检测,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通过运用智能算法与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全生产过程实施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测(设备健康自诊断)和故障诊断及定位,实现设备的及时准确运行维护。此外,还可以通过扫码实现全过程追溯,最终实现以生产任务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各项质量要素和过程质量的集中管控,达到从采购、生产计划与排产、生产作业、仓储物流、完工反馈等全过程的闭环与自适应。

三)年产0万米高性能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

本项目拟在现有厂区内通过建设生产工厂,添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招聘技术及生产人员等,最终打造出业内领先的高性能超薄电子布产业基地。本次项目实施能够推动我国高端电子布产业发展,助力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有利于扩大公司高性能超薄电子布产品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玻璃纤维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之一。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在石油、化工、建筑、环保以及航空、国防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年9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推进玻璃纤维产品结构优化。不断完善高强、高模、超细(单丝直径≤6微米)、低介电、高硅氧、耐碱、耐腐蚀、可降解、异形截面、本体彩色、玄武岩等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与装备,扩大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品种系列,拓展玻璃纤维应用领域。

(校对/占旭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1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