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大也,煌,盛也。---东汉应邵注《汉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果说古代之敦煌,因其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而“盛”。今天的敦煌,则是因多元文化的传承而“盛”。这份“盛”,来自历史,走向未来,灼灼其华。丝路文化,从这里交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经敦煌,到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自此,这条丝绸之路,连接起了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拉开了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序幕。“敦煌”这个地名,也由此被写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叙事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墨点。来来往往的驼队,带来了商品的同时,更带来了观念的碰撞、风俗的交融、文化的互鉴。敦煌,因此成为多元文化聚集、融合之所在。石窟,本身就是交流融合的体现,是我国汉代崖墓和印度、中亚佛教石窟相结合的产物。在敦煌早期洞窟里,中心柱窟是最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从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足下隧道演变而来,形成于西域龟兹,流传至高昌,十六国晚期已进入河西,北魏时代出现于莫高窟。莫高窟壁画中的许多元素,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早期藻井纹样中常见的莲花,其源流便是印度样式;早期壁画中流行的忍冬纹,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壁画中的狩猎图、服饰、冠饰、马铠、玻璃器、联珠纹样等,可以看到来自波斯萨珊王朝文化的影响;通过一些日神、月神、葡萄纹、建筑构件等,又能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堪称记载中外文化交流的“活档案”。在这些遗书中,除了大多数的汉文文献之外,还有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粟特文和梵文等非汉文文献。遗书内容涉及佛教,道教,经、史、子、集四部书,俗文学,域外古语言古宗教,社会经济资料等诸多方面。遗书还记载了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流行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袄教等宗教;当时的粟特名医史再盈是一名“中西医”的集大成者,受到当时敦煌权贵和普通百姓的欢迎……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到宗教、科学技术等等,可以说外来文明融合到了敦煌文化的各个方面。此外,敦煌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记录了中西文明传播交流的生动历史进程。中西使团交往、商业贸易等情况都在汉简中有所体现。例如,据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记载,西方使者常带着骆驼、狮子、良马等物来贡献,这些都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再比如,七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记录了汉元帝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到酒泉贡献骆驼,在评价贡物时与当地官吏发生纠纷,朝廷责令敦煌郡和效谷县调查上报。这件文书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文献,是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的历史见证。丝路精神,从这里传承丝路兴,敦煌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敦煌,正成为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的时代践行者。开放、合作的精神,已然融入敦煌血液中。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中,敦煌文化“融汇东西”。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截至目前,敦煌已在国外办展30余次,让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在文物保护方面,敦煌践行着“互学互鉴”的精神。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研究所、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东京艺术大学、大阪大学、法国远东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经过合作攻关,从洞窟内部壁画彩塑的病害治理,到窟外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再到大面积的治沙工程,都取得了诸多成果。有些保护研究项目还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表扬,并作为经验推广,为丝绸之路沿线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范本”。在学术交流上,敦煌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坚持“合作”“共赢”,多次派学术考察小组到沿线国家进行学术考察,与当地学术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敦煌先后与吉尔吉斯坦、阿富汗、印度、柬埔寨等国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或学术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利用敦煌在文物研究和保护科技的成果与当地机构合作,进行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研学交流,敦煌文化在“互学互鉴”中发展。从年起,一年一次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吸引着热爱敦煌文化的人们在此相聚。目前已开办“从巴米扬到敦煌”、“阿旃陀与敦煌”、“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等三次主题研修活动,研究班已成为一个立足敦煌、放眼丝路的交流研习平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走进敦煌进行研学交流,各种文化在交融互动中产生共鸣,敦煌文化也在“互学互鉴”中不断被挖掘,并得以弘扬。此外,从年起,敦煌推出了多项独具特色的定制研学项目。“莫高学堂”“念念敦煌”“九色鹿星空”“霓裳佛国·摇曳唐风”“石窟壁画数字化采集”“素手写经”“飞天剪纸”“方寸之美”“敦煌结艺”……这些研学项目在体验线路的设计上,充分融入莫高窟及敦煌其他重要研学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中外游客在旅游参观的同时,也能体验敦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学习之旅,让更多人有机会真正走“进”敦煌,认知、认同并亲近敦煌文化,体验千年丝路文明之精粹。科技助力,拓展“开放”新空间。在敦煌人的努力创新下,莫高窟的数字化成果斐然,实现线上线下双频道游览,敦煌将“开放”的丝路精神延伸到了网络空间。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观赏数字化虚拟展示的洞窟实景。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全方位展现了跨越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朝代的30个经典洞窟。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足不出户,便可欣赏石窟内部文物的高清图像。“数字敦煌”网站截图。今年5月,“敦煌研究院”抖音号开通,用有趣、新颖的方式讲述敦煌故事,让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石窟壁画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充盈美学价值“活”了起来。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如修建了一条“无形的丝路”,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条“丝路”相遇,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并进行着新的融合汇通,构成崭新的文化版图,新技术让“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更具时代意义。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站在敦煌这座千年古城,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远方,新时代的丝路精神在这里延续,合作开放之门会越开越大,文明文化之花会愈加灿烂。更多精彩,来中国一带一路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