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介绍 >> 世界第一,中国再造黑科技,挂在墙上的油田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传统能源的储量都是有限度的,人类再挥霍个几十年也就差不多见底了,到时候中东这个香馍馍估计要变成“狗不理”了。
传统能源储量有限,燃烧后形成的污染还很严重,按照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污染程度,估计等不到传统能源消耗完的那一天,地球就玩完了。
这显然不是人类愿意看到的,污染小且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了各国重点投入和研发的领域。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并且投入巨大。
提到新能源,近年比较火的当属新能源汽车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很是重视新能源汽车领域,毕竟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中国汽车业“歪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在政府重视和政策推动下,年开始,大量资本涌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根据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从年至年,国内共有超过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超过0万辆。
此外,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到年,水电新增装机约万千瓦,新增投资约亿元;新增风电装机约千瓦,新增投资约亿元;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投资约1万亿元。再加上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整个“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总计约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
发电玻璃,中国又一款黑科技
太阳能在中国差不多已经做到家喻户晓了,现在正有一种新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不再需要专门的太阳能帆板,家里的窗户就可以,它就是“发电玻璃”。
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专业名词说起来挺拗口的,其实就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均匀地涂抹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4微米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然后它就变成能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了。
别小看了这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发电起来可不含糊。以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为例,单片面积1.92平方米、重30公斤的“发电玻璃”,年可发电-度,也就是手,一户家庭按上个三五块这样的玻璃,全年的用电就差不多够了。
若是摆到国家层面上,一年生产块“发电玻璃”的话,它产生的掂量就相当于一口普通油井一整年产油所能转化的电量!目前我国现有亿平方米的建筑,如果用“发电玻璃”改造其中的10%,那就相当于又建造了三座三峡大坝!
另外,“发电玻璃”承载能力强,可以直接铺在道路路面上,这对正在大力发展的电动汽车意义重大,一旦“发电玻璃”与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技术衔接,马路就变成了“移动充电宝”,比现在的加油站都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发电玻璃”不只是实验室中的半成品,而是已经开始量产的成熟产品。本月17日,中国首条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在四川成都双流区投产。
市面上常见的“发电玻璃”尺寸一般是0.6米×1.2米,看着就一股小家子气,中国此次投产的直接是1.2米×1.6米的尺寸,也就是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那款。虽然玻璃尺寸每大一倍,上面均匀镀膜的技术难度就要增加几倍,但咱已经完全吃透了这项技术,生产一块1.92平方米的“发电玻璃”只要55秒!
就问你服不服!要知道中国的黑科技可没有一项是浪得虚名的。
发电玻璃的创始人——潘锦功博士
创造这项黑科技,让中国该方面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牛人便是中国“发电玻璃”的创始人,潘锦功博士。
年,潘锦功去了美国攻读博士。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他一手打造了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心。那时,碲化镉被西方认为是能源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方向,玻璃发电则被美国国会领袖视为“关系到美国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的技术。
在潘锦功博士的材料技术取得重大成果时,美国能源公司向他的研究中心购买专利,潘锦功博士没有同意。不仅如此,甚为新泽西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他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带着技术回国,他知道飞速发展中的祖国同样需要他和他研究出来的新能源技术!
年,潘锦功博士带着团队抵达了中国四川,开启了发电玻璃的创业之路。创业之路艰辛无比,更何况是前无古人的新项目,用潘锦功博士的话说,“创新创业路上,眼里都是泪水,步步都是血印”。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年8月24日,生产出了第一块“发电玻璃”,1.2米×1.6米,总面积1.92平方米,重30公斤。这片“发电玻璃”面积是美国第一太阳能产品的2.67倍,发电效果稳定,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跟随潘锦功多年的川大材料学院博士蒋猛,忍不住一声呐喊:“再不跟着别人人跑了,咱们冲上了世界第一!”
生产出了中国自己的“发电玻璃”,生产线也已经完善,可以批量生产。整个生产线长米,其中的核心工艺是气化镀膜——玻璃进入真空腔体后,处于高温环境的高速运动状态,而这项工艺让4微米厚的碲化镉晶体连续在玻璃上“生长”。
这套全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设备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标杆,潘锦功博士并不满足这一切,他还在申请国际专利,配备中英文操作系统,要将它输出到国外去,去跟美国人竞争,让中国的“发电玻璃”走向世界。在国外研制出同等面积甚至更大的面积之前,全球独一份的大面积“发电玻璃”,也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垄断市场的滋味。
发电玻璃的广阔前景
“发电玻璃”不仅可以将建筑物全部变成发电站,解决传统能源发电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顺带解决了现代城市面临的玻璃幕墙光污染的问题。在军事方面,发电玻璃同样用途颇大。
今后海岛、高山等哨所,直接给营房换上“发电玻璃”就直接解决了用电问题,像南沙填的那些岛礁就很合适。此外,“发电玻璃”携带方便,非常适合在野外使用,也适合成为野外通讯基站的电力来源。
潘锦功博士和他的团队没有停止步伐,针对“发电玻璃”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考虑到国家又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能否直接在道路上铺设“发电玻璃”,将“发电玻璃”与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技术相衔接,让马路变成“充电宝”,这对于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和推广也将极为有利,毕竟现在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便是充电问题。
一旦该项技术取得突破,可以预见,中国“发电玻璃”和电动汽车都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国际舞台占据更大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