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资源 >> 刘长雷聚焦四化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建材报」
在建材行业众多细分行业中,玻璃纤维行业无疑是小而精的。虽然相比于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玻璃纤维行业的体量并不大,但其贡献却不容小觑。年,虽然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玻璃纤维行业利润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56%;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利润水平在建材行业中保持领先。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玻璃纤维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行业积极探索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档次及节能减排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全行业将着力向智能化、绿色化、差异化、高端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刘长雷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玻璃纤维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
智能化:从内到外寻求突破
“玻璃纤维跟工业智能化的结合有很多机会。首先就是行业自身的智能化发展。”刘长雷向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技术与装备不断提升。池窑企业通过优化工厂总体布局、改造应用更加智能化的生产和物流装备、创新工艺流程、搭建智能工厂大数据管理平台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实时数据库平台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互通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等,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目前玻纤行业虽然有智能化示范线,但还不足10条,比例较小。‘十四五’我们要把智能化示范线向全国推广,对现有上百条大型池窑线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刘长雷说。
“每个行业都要考虑工业4.0和行业自身结合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生产工艺的改进,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外延伸,从应用的角度帮助下游产业实现智能化。玻纤是增强材料,特性是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电绝缘、耐酸、耐碱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给材料多附加一些功能特性,比如成为智能制造的载体。这也是行业今后应用研究和市场拓展的重点方向。”刘长雷介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及智能时代到来,玻璃纤维在智慧化社会建设方面正在显现其优势和潜力,在各类电气设备绝缘材料体系、智能型土工材料体系等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他举例,以前在道路路基材料中,玻纤网格材料只起到增强作用。智能化的提出,也给玻纤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玻纤网格材料利用自身特性,在制作时加上一层监控探测预警系统,就可以随时监控道路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生路基变形、温度过高等情况,就可以提前预警。这样玻纤就变身成为基建智能化的载体,为智能交通、智能路网建设助力。“类似产品未来在高铁、高速公路、山区道路等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市场。”
绿色化:自我加压持续领跑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据中国玻璃纤维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生产企业通过改进原料配方、提升熔化效率、提高综合成品率等措施,不断降低产品综合能耗。其中,池窑粗纱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55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35吨标煤/吨纱,池窑细纱(7微米至9微米)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75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45吨标煤/吨纱,坩埚纱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由“十二五”末的0.37吨标煤/吨纱降低至0.30吨标煤/吨纱,无碱球及中碱球产品综合能耗分别达到0.35吨标煤/吨球和0.25吨标煤/吨球。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及各地环保标准要求提升,“十三五”期间,玻璃纤维行业在生产线环保设施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在废气方面,企业配备了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先进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稳定控制在10mg/m3、50mg/m3、mg/m3以内;在固体废弃物方面,企业通过对废丝进行原地分类预处理,实现各类废丝回收再利用。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一员,玻璃纤维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自我要求一直很高,无论是能耗水平还是排放水平,都能够保持在行业前列。“我们是新材料产业,就应该有新材料该有的‘体面’。”刘长雷笑言,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行业都在想方设法节能降碳,并且提出了超低排放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自我加压,在节能减排方面继续跑在行业前面。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做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持续降低产品综合能耗水平。到“十四五”末,各主要生产线产品综合能耗要比“十三五”末降低20%及以上。要积极开展碳减排工作,研发和推广各类碳减排技术与装备,探索建立零碳工厂。争取到“十四五”末,全行业碳排放水平比“十三五”末降低30%及以上,
刘长雷表示,“十四五”期间,玻璃纤维行业企业要继续挖掘节能潜力,在继续做好“三废”达标排放基础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创新工艺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措施,稳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通过开展能效对标、降低碳酸盐原料使用规模、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等措施,不断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推动全行业实施低碳化发展转型,稳步实施行业产能及产业战略布局变革调整,引导行业向具备清洁能源优势地区转移,积极探索建立零碳工厂、零碳车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玻璃纤维行业是增长型行业,为满足市场需求,还会建设新的项目,所以我们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