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前景 >> 你为什么总是被人说你想多了,玻璃心这
内心特别敏感的人,往往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独属于高敏感人群的困扰,但在谈到如何改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你是否有以下情况。与别人相比:1、我更容易被强烈的情绪吞没。2、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我的情绪反应会更强烈。3、陷入某种情绪时,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走出来。4、他人的情绪容易影响到我。5、我能敏感地感知别人的需要。6、我拥有丰富且复杂的内心世界。6、饥饿时,我会更容易感到难受,让我无法集中。7、我父母或老师会说我过分敏感或害羞。如果你的答案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就属于高敏感体质。
高敏感到底是什么?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高敏感是天生的,但也会受到精神创伤的诱发。事实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高敏感型人格的形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在童年时期,当父母没有及时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确认与回应时,这种情感忽视的童年环境也对高敏感型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你是不是太敏感了?”“你是不是想太多了?”“你是不是太脆弱了?”“我觉得你有点玻璃心!”
这样类似的话是否总是重复出现在你的耳边,你又是否曾一度无法控制自己过分解读他人的话语最后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别担心,我们没有生病,只不过是幸运的成为极少数的一部分人群而已。高敏感体质,并不是病态或缺陷,它只是一种人格特征。高敏感人群的五大感官极其敏锐,容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家,他们发现在美国,大约有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它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优势。高敏感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更容易自我觉察与自我分析。高度敏感的人倾向于内化自己感受和学习的东西,并学以致用。事实上,高敏感型人格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过在此之前它一直以其他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例如我们常听到的内向型人格、抑郁质等等。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并非所有的高敏感型人群都是属于内向型人格,有接近百分之三十的高敏感人群在社交活动中却是活跃分子即属于外向型人格。高敏感人群在没有认识到这一特点前,会经历一阵痛苦。看起来脆弱、焦虑、内心敏感,而痛苦都集中在自身情绪,人际关系、等内耗方面的。一般情绪等内耗问题导火索是外界的人、或者日常小事引起的。比如一句普通的话、学业压力、一个眼神等等,但实际上是自身认知模式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应对方式导致的。高敏感的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减少内耗。
一、不要用过高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
高敏感人群会给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比如,参加聚会时,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坐在哪个位置、先吃什么,什么事不能做……长此以往会消耗掉所有精力,让人疲惫不堪。二、接受自己的“脆弱”。
敏感等同于敏锐,在某种语境下是一种天赋。我们不能只看到敏感的坏处,而忽略了它的价值。要学会接受自己脆弱的现状,一个人越是能接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也就越强大。三、学会给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
高敏感的人感知力强,处理的信息多,内耗严重,容易精疲力尽。所以当在别人提出过分要求时,敢于说不。高敏感的人常常喜欢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过度负责。这些琐事大大地占用了他们用来休息的时间。所以,对于别人的要求,要设置边界,该说不的就要说不。四、好好照顾自己。
高敏感的人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上,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比如将自己居住的环境弄得舒服一些、时不时请自己吃顿好的、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开心起来,这样高敏感的人才会更有精力去处理更多的事情。根据每个人敏感程度和敏感对象的不同,如何应对外界评价、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准确找到自己内耗的关键点,将敏感天赋合理转化成优势是我们首要事情。
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且孤独的过程,当了解自己后,我们就能够主动寻找方法、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变得更加认可自己,逐渐找到并确定自己的方向。一旦突破,是否会成为强大的人,我们不确定,但是!肯定会比之前的自己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