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优势 >> 曹德旺,被美国商务部部长点名约见他的一
玻璃大王曹德旺大概是中国商界最复杂,充满矛盾的一个人。
也许,正是这种真实中掺揉的复杂,才叫人生。
对于他的故事,有太多可讲的地方。
他曾经把公司股权卖给外资,但最终选择了回购,自己经营,到头来成了中国制造的代名词。
为了赚钱把工厂开到了美国,却又把大部分的财富捐赠给社会。
他的三个孩子都拿了美国绿卡,但他对三个子女说:“我们是不能移民的,如果我们曹家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了。谁要是不退美国绿卡,谁就不能继承我的财产。”
出身贫寒,9岁才有学上,14却被迫辍学,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自行车。
他不刻意讨好任何人。骂企业家、骂年轻人,还带头埋怨中国税太多,批评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别人贵。
但却没人敢说他半句坏话。
百富榜里见不到他的名字,但就算前十名加起来也不见得有他的威望。
在最近的一个民意调查里,他的爱国分是最高的,比任正非还要高;“资本家”属性是最低的,比任正非还要低。
现在已经70多岁依然忙碌着,每天4点半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个月在国内,半个月飞国外。
他的捐款超过亿,豪掷个亿在福建打造“福耀科技大学”,被评为中国首善。对此他却表示:我算不了什么,为中国做扶贫和慈善工作最有贡献的,应该是像钱学森和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们。
他带领团队打赢了美国反倾销案!有史以来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获胜的中国企业!美国商务部部长访问中国时,点名约见曹德旺。
奥巴马为他拍摄过纪录片——《美国工厂》在全球上映。
从被人歧视到中国首善,从承包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到中国玻璃大王。
他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他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成为首位华人获得者。
低眉行事,怒目经商,家国情怀,敢做敢言,早已成为他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人生之初,他手中的筹码并不多,但却最终打赢了命运这场翻身仗。
人们惊讶于他的成就,但更好奇于他的逆袭。
/TOMOM/
01
/TOMOM/
追溯曹德旺的成功,没有任何背景可依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福清一个贫困家庭长大的他,早早就辍了学:放过牛,在街头卖过香烟,卖过水果,修过自行车,倒卖过白木耳......
什么苦都吃过,即使是创业,该走的弯路,也一步都没有少走,只是从未想过停下前进的道路。
母亲告诉他的道理,一直影响他到至今。
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
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他曾说:“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太多苦,所以知道贫穷是什么滋味,它能从精神上到肉体上摧残人、折磨人,太辛苦。”
他心里有一条路,一头通往贫穷的童年,一头伸向广阔的未来,而这其间的路途,正是他求索的部分。
年,曹德旺陪母亲前去武夷山拜佛,在山上给母亲买了几根拐杖。
下山乘车时,司机一句无心的提醒,竟决定了福耀往后30年的方向。
“你不要碰坏,我一片玻璃很贵,好几千。”
当时曹德旺的厂子只做水表玻璃,售价也并不高。
他没想到汽车玻璃能卖出天价这么贵。
他仔细打量了一番汽车玻璃,一个念头油然而生。
国内没有生产汽车玻璃的技术,只依靠进口,毫无议价权。
要改变现状,必须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创业是什么?
《红楼梦》里有一句台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曹德旺说,创业阶段每天心都是焦虑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又冒出来,很想成功,但成功之后又想着怎么样能让企业持续创新。“口袋里永远都没有钱。”
8个月后,曹德旺造出了第一片汽车玻璃。
如今的福耀玻璃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为奔驰、宝马、奥迪、本田等提供全球OEM配套服务和汽车玻璃全套解决方案,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总市值逼近千亿元。
曹德旺曾经调侃自己:全国人民都知道我最笨,做了几十年,只做一片玻璃。
其实在90年代,公司成功上市后,不断有人劝他继续开拓不同疆域。
“做维修玻璃市场,如果在中国开几百家维修店,就占领了维修市场,福耀将如虎添翼”,“进军新兴IT行业,未来一定前景广阔”.....
然而他却停下来,反省自己的贪心:
“必须为自己定位,人的时间、精力、经验、资金都是有限的。”“福耀就是做车窗玻璃的。”
而正是这“最笨”的人,把一片只供汽车使用,长宽高不过百来厘米的玻璃板子,真正做到了极致。
所以,我们看到:能使雨水完全不沾表面的憎水玻璃,是福耀研发的。
能快速去除雨雪雾霜的加热玻璃,是福耀研发的。
能显示车况信息的HUD抬头显示玻璃,还是福耀研发的。
他不是不知道多元化经营,而是比起扩张,他更笃定地坚持,做事要专注。他就是认死理,不管困难多大,都要把玻璃厂办好。
在《心若菩提》里,曹德旺举了个例子:
他说太阳的光很热,一分散却没什么威力,可你要是拿放大镜聚光,太阳光能立刻把衣服烧出个窟窿。
太阳如此,做人也是。
一个人必须具备“专注思维”,才能凝聚起自身的全部能量,把事情做到极致。
择一事,终一生。
专注且笃定地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
直至到如今,因为福耀玻璃的存在,中国汽车玻璃进口的比例基本为0,而这个数字,曾经是%。
靠着曹德旺的不断拼搏,也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年,福耀玻璃在A股上市,奠定了它行业龙头的地位。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告别暴发增长期,于是“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成为福耀面前的必选之路。
当时很多企业还未想到要全球化的时候,福耀就开始了全球化的探索,曹德旺于年首次尝试在美国建厂,开始全球化布局。
同样的,年曹德旺就访问俄罗斯,当年俄罗斯刚刚转型,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福耀选择在俄罗斯设立办事处,加强对当地市场的了解。14年之后福耀才在俄罗斯设立工厂。
其实曹德旺“走出去”的策略非常谨慎,他在挫败后蛰伏、在困境中坚守,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如今,福耀在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和供应商。
在《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贤者预变而变,智者闻变而变,愚者见变不变。曹德旺就是预见这种变化的贤者,福耀集团能发展至今,离不开曹德旺一直以来的“预变而变。”
/TOMOM/
02
/TOMOM/
“我没有收过一盒月饼,也没有送过一盒月饼。”
“我做工业追求阳光下的利润。”
这两句话,曹德旺践行了一生。
1年,美国商务部看准时机,立即以“倾销”的罪名起诉福耀,责令对福耀玻璃加收倾销关税。正是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
彼时中美国力相差太大,国内很多企业对美国官方怀有畏惧心理。面对无端的反倾销调查,大多数都不敢应诉,当年中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调查中败诉率高达80%。
当时摆在曹德旺面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灰溜溜滚出美国市场,此前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
要么上诉,去美国状告美国商务部!
美国律师对曹德旺说:“现在的反倾销已经是政治问题了,判你倾销后,每天对你征收高额的倾销税,久而久之就把公司拖垮了……”
面对这种形势,和福耀一同被起诉的中国企业都退缩了,放弃了继续上诉。
曹德旺认为这场官司必须得打。
卖不卖玻璃是小事,但绝不能黑白颠倒、事实不分、被人弱肉强食。我们是否应诉不仅代表自己、代表企业、代表一个行业,更代表了国家……
做人格局越大,世界就会越宽。
他一纸诉状把整个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足足和美国对峙了三年,单诉讼费就耗了起码一亿。
最终裁定美方败诉,福耀赢了,成了中国企业反倾销胜利第一案。
跟美国商务部打赢了反倾销案胜利后。福耀玻璃在欧美市场的信誉度,一跃而升。
收到了诸多银行伸来的橄榄枝。美国花旗银行、法国里昂银行、日本三菱银行都给福耀提供了无担保贷款。
这个胜利为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遇到类似问题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福耀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德旺不只是商人,更像一个战士,开疆扩土。他打赢这一战,也赢得了一个国家立足世界的尊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句话在曹德旺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他去美国办厂的时候,遭到了很多非议。
“在国内赚够钱,还跑去国外建厂。”
关于“曹德旺要跑了”的质疑,一度喧嚣尘上
国人骂他“奸商”;
其实这是种偏见。
曹德旺他说过这么一段话:福耀是真正的中国企业。到美国建厂,是为了更好的赚美国人的钱,美国建厂有补贴,等于是零成本投资。福耀是中国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如果有一天福耀玻璃被载入历史,福耀集团只能是中国的工厂,是中国人的历史,不能是美国的。
他在美国办厂的时候,奥巴马夫妇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聚焦的就是曹德旺作为中国人在美国办厂的酸甜苦乐忧。
年,福耀玻璃集团落户代顿市。福耀玻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也是美国多家汽车巨头的供货商。而代顿市,这个曾经因汽车制造业一度兴旺发达的城市,早已因为通用汽车的搬离陷入困顿。
实业家曹德旺出手买下了这家荒废已久代顿工厂,并雇佣了0名当地工人,在旧址上重新开办了用于生产汽车玻璃的新工厂。
正当老板和工人们都满怀希望以为好日子要来了的时候。人们发现,美国工人不能忍受中国公司的低薪酬和机械化工作,而中国管理层则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美国人得到了来之不易工作机会还要闹事。
中美两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击以及工会的介入,导致美国工厂困难重重......
曹德旺说:“在美国,有工会就不会有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工会,扭头就走,碰都别碰!”
最终在曹德旺的精心经营下,福耀玻璃克服了种种中美之间的跨文化差异,年福耀玻璃的国外收入已占到41.8%,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上升至48.26%,年,福耀玻璃营收亿元,美国福耀营收32.5亿元,国内累计营收.5亿元。万达、长春、天津等三个基地的营收57.6亿元,其他7个基地累计营收98.9亿元
曹德旺在全球化进程中,给国内同行们做出了表率。
曹德旺是一个有大境界的成功企业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成功有本事的男人,会在自己死前,将所有赚来的钱全都反馈出去,回馈给社会。”
他坚守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底线,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中国来的老板,雇佣美国工人,挣美国人的钱,把钱花在中国。
/TOMOM/
03
/TOMOM/
福耀集团是行业的翘楚,但作为福耀最大的股东,别说全球富豪排行榜了,哪怕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前名,都找不到曹德旺的名字。
因为,曹德旺大半辈子打拼回来的钱,都让他自己给捐出去了。
从年做慈善,到现在将近40年,一共捐了超过亿。
“我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享受。”
“那为的是什么呢?”
“为了中国靠我们共同努力能强大起来,这是我真实的话。”
汶川地震,曹德旺亲赴灾区,捐款0万;
西南地区特大旱灾,捐款2亿;
青海玉树地震,曹德旺父子捐款1亿;
福建12级台风侵袭,捐款万;
国内疫情爆发,曹德旺捐款1.4亿;
……
曹德旺做慈善不是为了作秀、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他将慈善当成是一种修行,认为做慈善就如同做人一样,要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年5月,曹德旺用父亲的名字,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捐出名下50%共计3亿股福耀玻璃股份,当年市值35.49亿元,开创中国慈善界先河。
之后的十年,基金会每年都会拿出股票分红,并少量减持捐出。
此外,曹德旺仅以个人名义的捐款数额,截至目前就高达亿元。
去年5月4日,曹德旺又豪捐百亿,建立“福耀科技大学”,为了强大我们中华的科技,提升核心力量,不被他人卡住脖子,培养制造业人才。
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乃有成事之可冀。”这次曹德旺办大学,就是他更进一步的“躬身入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在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百姓得到好处。
曹德旺就是这样的践行者。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
他机敏果敢、兼济天下。
有记者问曹德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
曹德旺说了这样一句话:
“企业家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做小事靠技巧,做大事终究靠的是人格魅力。
回顾曹德旺的人生,虽然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太多书,但凭借着拼搏精神和一颗赤子之心,不仅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儒道的践行者、接地气的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