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 >> 玻璃优势 >> 回顾捐款总额超200亿,中国首善却沦为嗜
中国富豪曹德旺,兜里的钱居然还没一个打工仔的多!
说起曹德旺,那就得提起他的玻璃事业。
作为中国玻璃大王,一年光卖车窗玻璃就能净赚万。
但他确是圈里出了名的穷人,那他的钱都花到哪去了呢?
两个字,慈善。
曹德旺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中国最爱捐钱的大老板。
他创业四十年,捐款就超过两百亿。
这可比马云、王健林、刘强东合起来捐的都多。
但也有人说当老板的都是利字当头,就连曹德旺也不例外。
别看他捐这么多钱,其实这都是伪装的表象,背地里他是个黑心资本家?
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
曹德旺究竟做了什么事儿引起了众怒?
一、家道中落,与玻璃结缘后东山再起年,曹德旺在山东寿光出生,他的祖籍是福州福清。
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是上海永安百货股东之一,家里有钱有势,曹德旺从小就不缺钱花。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时局动荡,他们一家老小决定迁回老家福建生活。谁知道,在坐船的时候,竟然丢了所有的家当。
那个年代压根儿没有公道可寻,被人抢了钱财也只能认栽。
这下,曹德旺一下从衣食无忧的小少爷,变成了风餐露宿的扶贫对象。
因为家里没有闲钱供他读书,连上小学都比别人晚两年。
九岁读书的他,最后还是因为经济困难没能完成学业。
十四岁就辍了学,跟着父亲学做生意。
本来是衣食无忧的人生,却一下子落魄到书都读不起。
曹德旺承受住了这份落差,脚踏实地帮着家里赚钱、减轻生活的重担。
小小年纪的他,倒卖过水果,种过白木耳,给工地做大锅饭,修过水库,还当过知青连农技员。
为了赚到钱,只有你想不到的活,没有曹德旺做不了的活。
小小年纪的他因为长期透支体力,吃不好、睡不够。
看起来就营养不良,瘦瘦小小的怎么也长不高。
那时候的曹德旺想着,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吧。
直到30岁,他的人生出现转机。
并且在37岁那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年,曹德旺正式进入了玻璃行业,在销售岗位做了7年。
这段时间的沉淀,也为他将来成为玻璃大王奠定了技术基础。
那时候的厂子效益不好,六年时间,厂长换了七个,还是改变不了连年亏岁的现状。
也幸好,在年,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条新的规定:
允许亏损的乡镇企业承包给个体户经营,
机缘巧合之下,曹德旺盘下了这个玻璃厂,完成了公私改制。
37岁的曹德旺,当上了厂长,专门生产水表玻璃。
那一年,曹德旺信心满满,他和领导保证这年一定上交6万利润。
那会儿的领导心想别亏太多就行了,哪里还指望能赚钱。
谁知道,曹德旺接手以后,大刀阔斧一通改革。
不到四个月,厂子就达到了6万利润的目标。
一年终了,居然赚了20万有余!
二、投身于汽车玻璃赛道,成中国首善用了37年重回小康生活的曹德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发现中国人生产不了汽车玻璃,而且这个汽车玻璃还特别容易损坏。
原本两百块的成本,从国外进口那就得花六千块。
仔细一打听,原来这个汽车玻璃被日本ASAHI、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和美国PPG四大巨头给垄断了。
所以这价格才卖的这么贵,竟然翻了30倍不止!
他心想,中国人的钱可不能都让外国人赚了去。
反正自己也有玻璃厂,别人能做,中国人也能做!
于是在年,他调整工厂主业,从水表玻璃转为汽车玻璃。
也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完全依赖于进口的状态。
他把这几年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到了设备引进,人才搜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生产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而且比进口的汽车玻璃更坚固、更耐用、更安全!
从上市的那天起,这个玻璃就供不应求。
两百的成本,以的价格卖出。虽然比进口的便宜不少,但仍然是暴利!
这是卖玻璃,不!这是印钞票!
这生意到底有多赚钱?
第一年厂子的利润做到了70万,第二年飙到了万,第四年直接上升到了万!
那个时候正好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汽车行业,在年,曹德旺顺势创立了“福耀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而福耀也是第一个进入世界汽车玻璃行业的中国企业!
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占到70%以上。
这一本万利的生意,也直接把曹德旺推上了中国富豪榜。
年,曹德旺就位居中国富豪榜第19名。
但奇怪的是,十几年过去,榜单里却再也没看到他的名字。
生意明明越做越大,怎么还榜上除名了呢?
原来曹德旺,把大部分财富都投入了“慈善”!
年汶川地震,他捐了万。
年玉树地震,他捐了1个亿。
年新冠肺炎抗疫,他捐了1个亿。
年河南暴雨,他捐了1个亿。
新冠肺炎复工后,他又听闻企业生存艰难,直接掏出万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
他的捐款事业远远不至于这些,可以说他从年成为厂长之后,就没有停止自己的善行。
国家给他的荣耀也不胜枚举:
年,荣获"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
年,胡润中国慈善榜,荣获年度“中国首善”称号。
年9月10日,获得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你以为光是捐钱就完了?不,中国首善做的远不止于此。他还开创了问责制度的先河。
他说过:“该花一万花一万,该省一分省一分。"
什么意思?很简单。
钱,既然捐了,那就必须花在刀刃上!
他亲自建立“捐款问责”制度,保证每一笔钱都实实在在花在刀刃上,而不是被层层拦截,最后所剩无几。
曹德旺说“他希望自己开了一个好头。”
实际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三、拓展海外生意,首善沦为黑心资本家?从建厂开始到现在四十多年时间,曹德旺向社会捐款已经累计超过亿元!
他可以说是把自己所有赚来的钱都投到了慈善事业里。
并且为了更好的回馈社会,曹德旺把玻璃生意拓展到了海外。
但就在这个时候,
有人曝光他做慈善是为了伪装老好人,其实他是黑心的资本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还要从一部纪录片说起。
年,曹德旺赴美建厂。
这时候一位美国导演朱莉娅和曹德旺商量,能不能把中国企业在美国发展的世纪,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曹德旺一听,那不也是为中国人留面了,也是好事一桩。
俩人一拍即合,于是从年2月至年12月,整整三年时间,拍摄了1个小时。
最终剪辑出了《美国工厂》这部片子,里面描述了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发展的故事。
这部片子里也记录了曹德旺和美国员工不一样的工作理念。
在中国加班那可再正常不过。
但美国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不愿意加班,就算加班还得问你要加班费。
曹德旺指责那些美国工人,上班的时候开小差、磨洋工。
和勤劳中国工人完全不能比。
为了融入美国当地,不得已曹德旺也只能按照“美国标准”来结算工资。
不同工种、不同工作时间,结算不同的工资。
这下他们可比中国工人赚钱轻松的多。
就连王健林都公开嘲讽:
你有钱建学校、做慈善,怎么不给中国员工涨工资呢?
曹德旺却说:
“要是我给的工资高,那其他工厂的老板就招不到人,他们怎么办?”
末了,他还说道:
“就是不能给中国工人过高的薪水,要是钱给多了,他们翅膀就硬了,不听话的员工不好管教。要是钱给少了,他们就没动力工作。”
说来说去,那意思就是中国工人,钱给的差不多就行了。
那有人就不服,为啥你给美国人涨工资,这么对待自己国家的工人?
说实话,中国就是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才给了老板们可以压榨工人的空间。
但这并不只是曹德旺一个老板面对的现状,国内所有的工作都一样。
职场越来越内卷、打工人的内耗原来越严重。
再加上我们老一辈一直秉承着的艰苦奋斗、自我奉献的精神。
仿佛不为老板、不为工作鞠躬尽瘁就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
说到底,这是社会环境造就的。
或许曹德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要求员工认真工作、加班会变成所谓的黑心资本家。
但另一个角度来看,曹德旺赴美的困境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正确的、合理的、正常的劳动环境。
在未来,中国工人应该得到同等的待遇。
结尾曹德旺说过:“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
他也身体力行地去做了一个中国企业家应该做的,甚至已经超出了所谓的本分。
从他的第一桶金开始,曹德旺就开始捐款。
年,玻璃厂扭亏为盈,曹德旺就出资元给母校添置了新的桌椅。
直到不久前,他说自己会出资亿给国家建一所公立学校,他要请名师当校长,请名师教学生,把他建成世界一流名校!他要给国家社会转型培养更多的人才。
那么问题来了,四十多年的捐款,两百多亿的捐款金额。
曹德旺真的这么有闲钱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曹德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来做慈善了。
他的长子曹晖在一次采访中,曾感叹道:
“父亲把我们家所有的财产基本捐光了,我出来创业,目前的负债率是70%!”
可即便如此,曹德旺也没有停下,他很早就说过:
“福耀,是中国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
曹德旺说自己从小就吃过苦,他做企业也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国家能够兴旺发达,少一些吃苦的人!
这样品德高尚的人,又怎么会是黑心的资本家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曹德旺的工厂可谓是明星工厂,福利待遇在国内都属于佼佼者。
偏听则信,兼听则明。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至于曹德旺是不是黑心资本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