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传统哥特式教堂与彩色玻璃镶嵌画的相遇,迸

发布时间:2022/10/6 14:11:52   
白癜风的防治 http://m.39.net/pf/a_4580459.html

引言

哥特教堂的外部细节很多,但内部却十分简洁,裸露着逻辑清晰的结构,没有给装饰留下余地。可是,教会需要“傻子的圣经”,用绘画和雕刻来弘扬教义,市民也需要感官的美和愉悦。于是,诞生了一种非常富于创造性的艺术,这便是彩色玻璃窗。

自从使用飞券来平衡中舱的侧推力之后,中舱便可能开大面积的高侧窗,舷舱的窗子也可以开得很大。当时的技术能力,难以制造纯净透明的大块玻璃,只能制造小块的、带各种杂色的玻璃。这些玻璃装在窗子上,斑斑驳驳。在频繁的十字军东征战争中,法国人熟知了东方拜占廷帝国灿烂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受到启发,便尝试在窗子上用玻璃模仿镶嵌画,以利用光线的审美作用。

▲哥特教堂彩色玻璃图案

起初在玻璃上着色,后来烧制彩色玻璃,把它们按设计图稿裁成面积不大的各种形状,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拼接起来,组成图画。题材多以宗教性故事为主,也夹杂少量现实生活题材。早期的作品,玻璃片面积小,透明度低,色彩偏暗偏浓,因此窗子的整体色调统一而沉稳。玻璃片面积小,人物形象的尺度也小,故事描绘得比较复杂,风格有明显的东方镶嵌画的影响。不过光线暗,形象小,显得恍惚迷离。下一步发展就是从恍惚迷离走向明确肯定。

13世纪之末,随着烧制玻璃技术的进步,玻璃片大了,更透明了,色彩鲜艳多了,于是人物形象也大了,故事情节就趋向简单。这样,容易导致窗子的色调不统一。制作彩色玻璃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玻璃窗画的艺术水平却反而降低了,艺术和技术并不一定是同向同步发展的。阳光透过大面积万紫千红的窗子,把主教堂内部映照得五彩缤纷,光辉夺目。

▲哥特教堂彩色玻璃图案

这时的教会早已抛开了禁欲主义,除了西斯廷教派和本笃会的教堂还比较朴素外,主教堂都追求华丽,祭坛甚至是豪华无度的。教士们说,富丽堂皇的教堂内部正是上帝居处的景象,那是天堂。又说灿烂的光线射进大厅,就像神启进入信徒的心灵,可以强化人们的信仰。巴黎城边圣德尼(St.Denis)王室教堂的许节长老说:“凝视物质的美丽能导致对神的理解。”

他在圣德尼教堂大门的青铜镀金门扉上刻了一句铭文:“阴暗的心灵通过物质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见光亮时,阴暗的心灵就从过去的沉沦中复活。”13世纪最权威的神学家阿奎那(ThomasAquinas,约-)为感性的美辩护,他说:“在被感知时令人得到满足的东西就是美。”他认为感性的美包含三个条件,第三个就是:“鲜明性,或明显性,因此我们把涂上鲜艳色彩的东西称为美丽的东西。”把天国设想为豪华堂皇的感性世界,并且冲破神学玄秘的迷雾,把彼岸世界搬到了可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本来正是世俗工匠们世界观的特点,市民文化的特点。长老和神学家的美学,恰恰反映了这个特点。

▲圣德尼教堂

成熟的哥特主教堂最早出现在法国北方,但是这时候西欧的市场已经很活跃,商路上一派繁忙,圣德尼王室教堂培养出来的工匠,代替了罗曼时期克吕尼教派的僧侣,背起工具,到处游走,在各个城市里参加建造教堂。因此,哥特式建筑的理念、技术和艺术很快就传播到英国、德国和西班牙北部。意大利北部虽然传统的力量很强,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但仍然受到不少的影响,米兰的主教堂(Duomo,Milano)便是哥特建筑的重要作品之一,不过形制和风格不很典型,舷舱和中舱同高,形成广阔的大厅。

它的大厅长米,总宽59米,高45米。英国和德国的哥特主教堂风格成熟,规模大,而且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英国的哥特主教堂,袖厅比较长,有些教堂有两个袖厅,体形变化比较多而不像法国的那么程式化,在拉丁十字的交点之上常常还有一座又高又大的塔。著名的有达勒姆(Durham),索尔兹伯雷(Solisburg)、林肯(Lincoln)等几座主教堂。德国的哥特主教科隆(Cologne)主教堂从12世纪起造,直到19世纪末才竣工,一共造了年之久。它的钟塔高达米,大厅长米,总宽45米,高43.5米,是最大的哥特主教堂之一。德国也多舷舱和中舱同高的教堂。西班牙在8世纪被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占领。

▲教科隆主教堂

10世纪后,基督教徒从北而南逐步赶走了摩尔人,在北部造起了哥特式主教堂,不过因为大量使用穆斯林匠人,所以把许多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和了进来。重要的哥特主教堂有布尔戈斯(Burgos)的和托莱多(Toledo)的。尽管哥特式主教堂遍及西欧主要国家,但它仍然是首创者法国人的骄傲。大雕刻家罗丹(A.Rodin,-)说:“有了哥特艺术,法兰西精神充分发挥出它的力量”,“主教堂,这便是法兰西,当我欣赏它们的时候,我感觉到我们的祖先在我心里”,“只要主教堂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它们是我们的母亲”。

大作家雨果在他的名著《巴黎圣母院》里写道:“这座可敬的历史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建筑艺术的最伟大作品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的创造,不是天才人物的作品,而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沉淀,是各个世纪形成的堆积,是人类社会不绝地升华产生的晶体,总之,是各种形式的生成层。伟大的建筑物,像大山一样,是多少个世纪创造的结果。”他说,一座大建筑物包容着许多种艺术,“往往写出人类的世界通史”。雨果又说,巴黎圣母院“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同样,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前面,歌德说出了他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结语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个对建筑艺术的著名论断,都由哥特主教堂而起,可见它们在文化史中地位的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