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杂谈(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前几期做了一篇关于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一下。今天则换个题材,讲一讲各省级博物馆藏品当中那些极有意思的文物。这些文物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不进行详细介绍,你根本分不清这会是那个时期的文物,当介绍完时期之后,又会觉得根本不可能。辽宁博物馆——玉猪龙辽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玉猪龙每个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专攻文化,像辽宁馆的特点文化就是对“红山文化”的收藏及研究。而在所有有关“红山文化”的文物当中,最让人觉得意外的就是玉猪龙。玉猪龙不是单指某一件,而是对所有外观相同,材质不同的总称。有白玉猪龙、青玉猪龙、陶猪龙等。光看图片,凭自己的直觉,你会认为这是出自哪个时期?鸭形玻璃注实际上,玉猪龙是红山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而红山文化的起止时间距今六千年前到五千年前。另外,辽宁馆还有一件非常特殊的文物叫“鸭形玻璃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一下,保证颠覆你的历史认知。首都博物馆——青釉灌药器大人吃苦药,忍忍一仰头。小孩子吃苦药,哄哄逗逗也能过去。但牲畜吃苦药怎么办?青釉灌药器没有注射器,也做不成颗粒混入饲料。聪明的晋朝古人便做出了这么一件青釉灌药器。具体使用方法不用叙述,一看便知。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土地上的文物历来都是具有高度意义的精品。比如这件“贾湖骨笛”。国人从小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就是“笛子”属于外来乐器,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就指明了笛子以羌族为源为精。但河南“贾湖骨笛”的出土标志着,最晚在八千年前,华夏族先民就已经在使用笛子这种乐器。这说明华夏族先民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乐器的史前族群。有意思的是,贾湖骨笛并不是单一的一支,而是以发现地“贾湖”命名的一批量骨笛。这批笛子有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之分。相关考古人员和专业古乐器演奏人员经过研究后断定“贾湖骨笛”有六声以及不完备的七声。这意味着它甚至能吹奏一曲完整的《小白菜》。八千年前的神器!陕西历史博物馆——象牙萝卜我国古代的雕刻技术一直都是让后辈都只能望其项背的存在。如小时候课本里面学过的核桃微雕就是其中体现。但古人可不仅仅只是擅长在木质材料上做雕刻,他们的眼光放得很远,只要适宜,什么都可以雕刻。像翡翠、石头、象牙骨器等都是绝佳的材料。陕西历史博物馆当中就有一件雕刻工艺非常先进,整体造型非常惟妙惟肖的文物,这就是出自于清代的象牙萝卜。文物主体的萝卜纹路非常细腻,萝卜叶也极为逼真,至于立在萝卜叶茎部的蚂蚱则又是一处神来之笔。乍一看似乎真的是萝卜。不得不说,就算是相去不远的清朝,能把象牙雕刻成这般水平,已经算得上是天工之作了。南京博物院——和硕智亲王金册在江苏,凡是大型文化机构前面冠以“南京”二字的,一般都是比带“江苏”二字的高级一点。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亦或者像南京博物院这种一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主体高级文物大都围绕在明清之际,这和南京在近古史的历史地位有关。南京博物院的精品文物很多,有意思的也不少,但笔者却要向大家推荐另一件看似很平常的文物——和硕智亲王金册。在明清之时,皇家册封宗室及其配偶一般都是有印有册,宗室以郡王及以上用金册,后宫以皇贵妃及以上用金册。册封金册一般都是两页,前页夸奖,后页待遇。清朝金册是四页,两页满文,两页汉文。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清朝在重大册立上面一直都是采用满汉两种文字。这也就证明了民间流传的“雍正改十为于”的谣言其实是假的,因为汉字可改,满文无法改。说完了金册,再来说说和硕智亲王。和硕智亲王就是我们常知的道光帝。道光是嘉庆的嫡次子,因为嫡长子早夭,故道光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在嘉庆十八年的时候,天理教发起宫变,道光在此次动乱中表现英勇,保卫了嘉庆帝。嘉庆帝在喜悦之下,立即册封了当时的道光为和硕智亲王,赐金印金册。而这个金册现今就在南京博物院中。明朝金册这件文物在南博藏品之中算是比较平庸的一件,但它却是一件非常能佐证史实的文物,当你真的能够看到它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它当时被赐予道光的场景。那是一种置身于真实清史之中的感觉。安徽博物院——金手钏金手钏其实并不是徽院独有的文物,在湖北博物馆中也有相同的一件。但鄂馆中另有别的东西,所以在这里放到了徽院。徽院的金手钏是明朝时期的产物,它的外形让人有一种熟悉感,是不是觉得和现代有些女孩子手上戴的多环形首饰很像?其实笔者倒是感觉金手钏和《功夫》里面擅长手法的人所戴的武器很像。湖北博物馆——三事儿你家里有没有一整套地清理个人卫生的工具?如指甲剪、镊子、牙线牙签和挖耳勺这四件套?如果我告诉你,这玩意儿其实早在明朝就已经定型使用,你会信吗?不信的话,可以去湖北博物馆看一看。不过鄂馆的“套装”里面没有指甲剪,所以被称为“三事儿”。哦,忘了说了,这“三事儿”是也是黄金做的!四川博物院——东汉铜摇钱树如果有人再和你说:古人不重财!你就可以把这张图片乎他脸上!不重财,那蜀院典藏的东汉铜摇钱树算是什么?东汉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58.html